來源: 作者: 發布日期:2019-03-05
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17-2018》(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2017-2018》(綠皮書)(以下簡稱綠皮書)及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江必新,全國政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呂忠梅,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王旭光出席發布會并介紹相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林文學主持發布會。
2018年審結環境資源案超25萬件
江必新表示,這是最高人民法院自2014年6月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以來第三次發布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2017年7月以來,各級人民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法院共受理環境資源刑事一審案件26481件,審結25623件;受理環境資源民事一審案件192008件,審結182691件;受理環境資源行政一審案件42235件,審結41725件。
呂忠梅介紹,今年是向社會正式發布《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綠皮書)的第二年。報告由“中國環境司法發展研究”課題組完成,以學術視角、運用實證方法對中國環境資源司法進行近距離、全方位和連續性觀察,力求系統呈現中國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促進環境資源司法實踐與環境資源法理論共同發展。
與去年相比,綠皮書增加了“中國環境司法發展指數及其指標體系構建”的專題研究,建立了由5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和67個三級指標構成的指標體系。
“我們希望建立一個中國環境司法發展指數,通過量化的跟蹤分析,對于中國環境司法發展的情況進行連續性的評價,并且能夠讓全社會更好的了解情況。”呂忠梅稱,課題組將從2019年開始進行試點評估來完善和修正指標體系,最終發布中國環境司法發展指數報告。
環境司法專門化體系基本形成
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底,各級人民法院共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合議庭和巡回法庭1271個,其中環境資源審判庭391個,有23個高級人民法院設立了環境資源審判庭。
江必新介紹,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6月將以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為被告的環境資源行政案件均調整由環境資源審判庭審理,進一步擴大環境資源民事、行政案件“二合一”歸口審理的范圍。有15個高級人民法院實行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二合一”或 “三合一”歸口審理模式。
“我們從環境司法專門化深入與專業化拓展兩個方面,對2017-2018年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進行了持續跟蹤全面的回顧。”呂忠梅表示,人民法院通過著力推進專門審判機構和專門審判隊伍的建設、加強案件的歸口審理和集中管轄、完善案件的審判程序和審判機制,強化環境司法理念的指引和審判理論的創新,促進了環境司法專門化體系的基本形成。
綠皮書顯示,2017年到2018年,環境司法專業化不斷拓展,亮點紛呈:一是適時發布了環保特色鮮明的司法解釋和典型案例,涉及礦業權糾紛、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檢察公益訴訟、生態文明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內容。二是案件的審理和裁判的細節都體現了環保的專業化需求,刑事案件落實了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民事案件回應了環境侵害的多元性特征、行政案件則強調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這一底線。三是環境公益訴訟等新類型案件的審判模式基本趨于成熟,特別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在摸索中穩健前行。
環境公益訴訟審判日趨成熟
記者注意到,此次發布的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多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尤其涉及到公眾密切關注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
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法院共受理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65件,審結16件;受理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1737件,審結1252件;受理省、市級政府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 20件,審結8件。
呂忠梅介紹,2017年到2018年,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由試點轉向全面推行的第一年,根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綠皮書對7省市的試點情況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與總結,提出要及時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尤其是要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訴訟規則的建議。
王旭光介紹,此次發布的人民法院生態環境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側重于生態環境保護,涵蓋大氣、水、土壤、礦產、林業、漁業、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等環境要素和自然資源,類型包括私益訴訟、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涉及刑事、民事、行政三種責任形式,對于統一環境資源案件裁判標準,完善審理規則,發揮司法的評價指引和政策形成功能,起到積極作用。
四、韓國春訴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水污染責任糾紛案
五、常州德科化學有限公司訴原江蘇省環境保護廳、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及光大常高新環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環境評價許可案
七、江蘇省人民政府訴安徽海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
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訴秦皇島方圓包裝玻璃有限公司大氣污染責任民事公益訴訟案
下一篇:北京市石景山法院地址、位置、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