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作者: 發布日期:2020-08-05
來源:中國法院網
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有關改革部署的重大舉措,是推動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具體化、制度化的重要探索,對完善刑事訴訟制度、優化司法資源配置、依法及時有效懲罰犯罪、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指明了方向。
在此背景下,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人民法院,堅持深入研究、大膽探索、穩步推進,積極制定完善的工作機制,扎實推進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落實,提高訴訟效率,節約司法資源,及時化解社會矛盾,成效初顯。
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人民法院自2018年1月成立以來,刑事案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80%以上,大大節約了該院的刑事司法資源。
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概述及發展背景
(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概述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近年來開始實施的新制度,在我國的刑事法律以及相關政策中都體現了該制度。認罪認罰指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認犯罪事實、接受犯罪罪名,同時對于規定的量刑表示認可,愿意主動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并同意簡化審理程序的行為。而從寬通常包括實體從寬、程序從寬這兩層含義。實體從寬指的是在遵守相關法律規定的基礎上進行從寬處罰;而程序從寬則指的是對訴訟程序進行有效精簡、提高案件的處理效率。
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人民法院成立之初,院領導即高度重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落實,多次開展研討會,并實地調研,將認罪認罰制度融入到刑事案件審理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既保障了被告人權利,又節約了司法資源。
(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發展背景
1.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法律進化之路。
嚴格意義上來說,在《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實施以前,認罪認罰從寬中所謂的從寬,在我國體現為一項刑事政策,而并非法律規定,認罪認罰從寬其實源于我國“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提出,在我國刑事司法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有學者將該項政策系統地解釋為“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在‘嚴’之外加入‘寬’之因素,強調寬嚴之相互配合、協調,有寬有嚴,寬嚴配合,以嚴濟寬,以寬濟嚴,該寬則寬,當嚴則嚴,輕中有嚴,重中有寬,寬嚴適時,寬嚴有度,寬嚴平衡,寬嚴和諧。” 認罪認罰后的從寬,就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中寬的重要體現。
2.人案矛盾的加劇與分流處理機制的探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報告,近年來,我國審結的案件數約為 1239.7萬件,五年前審結的案件數約為885.1 萬件,在這五年內案件數量上升了 40%,而相應的我國法官數量五年間由18.9 萬人上升到 19.7 萬人,僅僅增長了0.8萬人。面對案多人少及輕微刑事案件數量的不斷增多,為了減輕法官辦案壓力的,提升案件質效,就需要從程序分流的這方面尋找突破口,因此“繁簡分流”成為理論界與實務界共同探討的課題。
二、認罪認罰從寬推進的程序價值
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人民法院是較小的基層法院,全院干警僅40余人,而院內承擔著每年上千件的各類案件,這就需要大幅度提高訴訟效率,節約司法資源。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推進,其所要解決的正是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繁簡分流,以解決案多人少的現實矛盾。認罪認罰從寬的推進,是讓從寬結果具有了更多的規范性、約束性、可預期性和程序保障性,從而具有了更多的制度保障和程序意義。
雖然認罪、坦白在實體和程序意義上都不具有必然從寬的法律效果,但相較于《刑法》第67條自首當中的“可以”從寬,認罪認罰從寬的“可以”暗含了從寬的導向性,這使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坦白”,通過“程序”這一橋梁,與“結果”產生了較為直接的關聯。原則與例外的內容,通過程序進一步制度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愿意通過如實供述犯罪,來獲得刑罰減讓的結果預期,獲得了程序運行上的保障,從而有效促成認罪認罰行為。
從程序流程上,適用認罪認罰從寬應滿足以下幾個條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沒有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的情形;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量刑建議;簽署具結書,等等。以相對明確的從寬結果來鼓勵認罪認罰行為,促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配合的態度,如實供述犯罪,便于司法機關及時查明犯罪事實,提高訴訟效率,同時,又保證案件公正處理,這是推行認罪認罰從寬的基礎價值取向。
三、刑事案件繁簡分流的主要問題
一是以輕案快辦為主要目標,不以簡化工作量為取向,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繁簡分流。由于采用了以程序簡化程序,以文書留痕制約文書簡化,以內部協調推進簡化運行、以監督制約保障簡化效果的模式,上述方式并未導致人員工作量的簡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同時,為保障簡化后的案件審查質量,相關監督、審核、督查、評查更是大大增加了承辦案件各種有形、無形的負擔。
二是未能充分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節約司法資源方面的優勢,反而增加了新的工作量。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后,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有了明顯簡化,但近來對認罪認罰制度完善的各種創新與極致追求,則使難得的程序簡化契機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而適用簡易程序案件的繁簡分流則不僅沒有明顯突破,反而因認罪認罰制度的引入,面臨“簡”入“繁”的尷尬,如承辦人原本僅需制作簡易程序的相關文書,引入認罪認罰后,反而新增了相關的認罪認罰工作。這些不以效率價值為追求目標的適用條件或者程序因素的過多存在,不僅會淡化簡化性程序的功能定位,甚至會模糊簡化性程序創設目的的邏輯原點。
三是在程序運行過程中有逾越刑法、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及被告人權利保障的欠缺,司法工作人員一味追求認罪認罰從寬,更多處于“協商”階段,未顧及被告人真實自愿及其權利保障。
四、保證認罪認罰制度在繁簡分流工作方面的程序價值
1.依法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扎賚諾爾區人民法院在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過程中,嚴格依法推進并注重權利保障,確保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規范適用,嚴格遵循刑法、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以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為標準,以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為指引,對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從寬、從簡、從快處理。實體處理上體現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推動坦白從寬制度化,在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工作中,把重點放在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輕罪案件和由民間糾紛引發的輕微刑事案件,與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暴力犯罪和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區分開來,確保嚴格依法適用。
2.程序完善與權利保障
扎賚諾爾區人民法院在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時清醒認識到,程序完善不能突破權利保障的最大限度,不能違背節約司法資源的初衷。
首先,程序簡化不能影響訴訟的順利進行。當前,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對證據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為確保符合審判要求,程序簡化應針對非核心環節,如文書送達、內部審批、報告制作等開展,對關乎偵查取證、證據審查的環節不能簡省。
其次,程序簡化不能妨礙訴訟參與人權利的行使。對訴訟程序的選擇應兼顧各方利益,如對嚴重暴力犯罪、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以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敏感案件,認罪價值不大的,為避免案件處理明顯違背人民群眾的公平正義觀念,就不應適用認罪認罰。
再次,程序完善應充分考慮對訴訟效率的影響。作為對繁簡分流侵蝕最大的方面,將程序完善與程序復雜化不加區分的做法,最為有害。
3. 監督制約
扎賚諾爾區人民法語堅持以審判為中心,科學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同時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明確對認罪認罰案件作出判決時,一般應當采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嚴密防范刑訊逼供、暴力取證以及權錢交易、放縱罪犯等濫用職權、徇私枉法行為。加強法律文書釋法說理,加大案件流程公開和文書網上公開力度,以陽光司法確保公正司法。主動接受監督,認真聽取律師意見,確保具結書簽署時律師在場見證。依法聽取被害人意見,關注其合理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