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作者: 發布日期:2022-06-27
裁判要旨
企業雖經授權使用老字號標識,但簡化使用或者突出使用他人知名老字號部分的,即使該字號系其企業名稱的一部分,也可能造成市場混淆誤認,屬于“傍名牌”“搭便車”,構成不正當競爭。該行為不因侵權標識使用時間長、市場共存局面久而被合法化。
【案情】
2012年,南京某藥業公司與案外人簽訂《合作協議書》,共同設立南京某保健品公司,字號“南京同仁堂”被授權用于登記注冊企業名稱。南京某保健品公司多年來在其商品上突出使用上述字號,與較小字體的“綠金家園”組合使用,表現為帶有“南京同仁堂綠金家園”字樣的標識。2016年,南京某保健品公司作為南京某藥業公司訴案外人不正當競爭案件的第三人,被法院認定無權在其公司經營活動中突出或單獨使用“南京同仁堂”文字,但南京某藥業公司未在該案中主張南京某保健品公司承擔民事責任。后南京某藥業公司又起訴要求南京某保健品公司等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南京某保健品公司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費用,并變更企業名稱。
【裁判】
杭州鐵路運輸法院審理后認為,南京某藥業公司對“南京同仁堂”作為企業字號、簡稱享有競爭權益,南京某保健品公司將具有極高知名度的“南京同仁堂”登記作為其企業名稱一部分后,積極將該字號使用在與南京某藥業公司具有同領域競爭關系的多款系列產品上,構成不正當競爭。南京某藥業公司多年來收取該字號使用費,且系南京某保健品公司股東之一,未在股東會、董事會中提出字號使用的反對意見,在此前訴訟中已知悉其侵權行為但未積極干預、制止,涉及雙方之間字號變更的約定事項,屬于違約之訴的審查范疇,其訴請要求變更企業名稱的依據不足。遂判決,南京某保健品公司等停止涉案不正當競爭行為,南京某保健品公司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費用,駁回南京某藥業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宣判后,南京某藥業公司和南京某保健品公司均不服,提起上訴。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南京某保健品公司放大、突出使用“南京同仁堂”標識,而縮小、模糊區別性標識,并擅自授權其下級經銷商商標性使用“南京同仁堂”字號,構成不正當競爭。南京某保健品公司對“南京同仁堂”標識的不正當使用行為是否達到使其喪失該標識許可使用權的程度,或者是否達到導致雙方合作協議解除的條件,應依雙方協議約定內容進行判斷。遂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本案爭議焦點在于南京某保健品公司的涉案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以及如何承擔責任。
1.關聯企業突出使用授權登記的字號行為的審查。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企業名稱權益的保護在本質上屬于對商標標識的保護,目的在于制止對企業名稱這一具有商品來源區分作用的標識的冒用,實現防止消費者混淆的效果。老字號企業所使用的老字號,在相關公眾的認知中已與該企業本身建立了指向特定、穩定關聯的指代關系,屬于不可分割的企業無形資產。本案中,南京某保健品公司所登記的企業字號包含“南京同仁堂”字樣,即使其作為企業簡稱使用,也不能侵犯南京某藥業公司對于“南京同仁堂”這一字號所享有的在先競爭權益,但卻在明知該字號權利人及其字號知名度的情況下突出使用字號,且在多年來的使用過程中不斷強化上述字體的可辨識性和突出效果,這明顯違反市場公認的商業道德,具有惡意攀附老字號企業商譽之嫌。因此,即使關聯企業在成立時合法登記注冊,也理應在經營過程中秉承誠實信用、公平競爭的市場交易原則,規范使用其企業名稱全稱,對老字號企業享有的老字號字號及簡稱的在先權益進行合理避讓。
2.法院在侵權之訴中對于變更字號的必要性審查不能僭越違約之訴審查范圍。涉案企業之間存在書面約定,法院在判斷競爭行為是否具有不正當性和可責性時需要結合合同條款進行評價,對于關聯企業刻意借助老字號的知名度增強自身企業競爭力的“搭便車、傍名牌”行為,可在侵權之訴中進行定性。本案不同于普通的不正當競爭糾紛,在責任承擔方式上應有所甄別。合同一方基于合同債權享有違約損害賠償請求權,但不屬于侵權之訴所涉及的法益和審查范圍。南京某保健品公司對“南京同仁堂”標識的使用有其相應的合同依據,屬于有授權基礎的使用,其對企業名稱的取得合法有效,這種對于字號的不正當使用行為是否達到使其喪失“南京同仁堂”標識許可使用權的程度,或者是否達到導致雙方合作協議得以解除的條件,屬于雙方之間的違約之訴應予審查的范圍。在此種情形下,法院不宜在侵權之訴中判決侵權企業履行承擔變更字號或者企業名稱的法律責任。
3.老字號企業對字號這一無形資產的使用要有充分的風險預判。老字號企業在對字號授權他人使用時,要注意盡可能細化授權使用形式、期限,一旦發現被授權企業存在不規范使用字號的現象,可通過溝通協商乃至訴訟途徑及時制止。企業若未能積極主張自身權利,雖然并不意味著對于不正當使用行為的默許甚至認可,但仍應對未能及時止損的行為自負相應利益損失。因此,老字號企業應當注意預見和規避字號授權使用過程中的風險。
本案案號:(2020)浙8601民初734號,(2021)浙01民終6020號
案例編寫人:杭州鐵路運輸法院 張翀